专利名称 | 桦剥管菌中三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申请号 | CN201710159808.8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28307A | 公开(授权)日 | 2017.07.07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 发明(设计)人 | 袁涛;再娜布·吐合达洪;韩建欣 | 主分类号 | C07J9/00(2006.01)I | IPC主分类号 | C07J9/00(2006.01)I;C07C51/42(2006.01)I;C07C51/47(2006.01)I;C07C51/48(2006.01)I;C07C57/26(2006.01)I | 专利有效期 | 桦剥管菌中三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至桦剥管菌中三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法律状态 | 实质审查的生效 | 说明书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桦剥管菌中三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化合物以桦剥管菌药材为原料,用溶剂提取,溶剂萃取,通过正相和反相硅胶柱色谱法、或葡聚糖凝胶LH?20柱色谱法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三种或四种方式进行分离,采取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分析,得到3个新的三萜类化合物,经过波谱数据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化合物1为3,4?开环?24?甲基羊毛甾烷?4(28),8,24(31)?三烯?3,21?二羧酸,化合物2为3,16?二羰基?羊毛甾烷?7,9(11),24?三烯?21?羧酸,化合物3为16α,25?二羟基?3?羰基?羊毛甾烷?7,9(11),23?三烯?21?羧酸。本发明对所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体外细胞毒活性测定,实验结果表明:从桦剥管菌中分离得到的三萜类化合物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活性,可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 |
1、源头对接,价格透明
2、平台验证,实名审核
3、合同监控,代办手续
4、专员跟进,交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