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申请号 | CN200910235699.9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44674A | 公开(授权)日 | 2011.05.04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发明(设计)人 | 毛亚;郭炳焜;王兆翔;陈立泉 | 主分类号 | H01M4/60(2006.01)I | IPC主分类号 | H01M4/60(2006.01)I;C07F15/02(2006.01)I;C07F15/06(2006.01)I;C07F1/08(2006.01)I;C07F17/02(2006.01)I;C07F3/06(2006.01)I;H01M4/36(2006.01)I;H01M4/139(2010.01)I | 专利有效期 |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至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法律状态 | 实质审查的生效 | 说明书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其为由有机化合物和金属或类金属材料形成的配合物。本发明还提供该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在常压和0~25℃温度范围内,将金属材料或类金属材料与有机化合物均匀混合后,加入氧化剂,即得到所需的有机化合物和金属或类金属材料的配合物。本发明的这类配位化合物可以直接用作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也可以1wt%~99wt%的比例与其它储锂材料混合使用。本发明的负极材料无需经过多次循环就能具有很高的储锂容量和良好循环性能,改善电极材料颗粒之间和电极材料与集流体之间的电接触与附着性能,有效抑制电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减缓电极材料的容量衰减,提高所构成电池的循环寿命。 |
1、源头对接,价格透明
2、平台验证,实名审核
3、合同监控,代办手续
4、专员跟进,交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