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的膜电极集合体的阴极结构和制作方法 | 申请号 | CN200910196042.6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2032 | 公开(授权)日 | 2010.03.03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发明(设计)人 | 杨辉;曹剑瑜;陈梅;邹志青;黄庆红;杜翀 | 主分类号 | H01M8/02(2006.01)I | IPC主分类号 | H01M8/02(2006.01)I;H01M4/96(2006.01)I;H01M4/88(2006.01)I | 专利有效期 | 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的膜电极集合体的阴极结构和制作方法 至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的膜电极集合体的阴极结构和制作方法 | 法律状态 |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说明书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接醇类燃料电池膜电极集合体(MEA)阴极结构和制 作方法,所述的阴极为双微孔层结构,显著改进了MEA的性能和稳定性。 其制备过程的特征为:(1)、将碳粉和聚四氟乙烯(PTFE)乳液分散于异丙醇 溶液形成均匀浆液,改变浆液中碳粉的类型及PTFE含量,得到不同组成配 比的浆液。(2)、用喷涂等方式将浆液涂覆于支撑层,形成阳极微孔层,用相 同方式将两种不同组成配比的浆液依次涂覆于同一支撑层,形成阴极双微孔 层。(3)、用喷涂等方式将由催化剂和Nafion组成的墨水涂覆在阳极微孔层或 阴极双微孔层上,形成阴极或阳极。(4)、将阳极、Nafion膜和阴极热压制得 MEA。该结构增强了阴极氧气传输和水的反扩散,显著提高了电池的功率密 度和稳定性。 |
1、源头对接,价格透明
2、平台验证,实名审核
3、合同监控,代办手续
4、专员跟进,交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