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2022年“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简称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在法国巴黎颁发。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院长胡海岚凭借在社会和情绪神经科学方面的重大发现,成为今年该奖项亚太地区获奖人。
胡海岚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项目组供图
胡海岚是第七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此前6位均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她是今年最年轻的获奖者,也是该奖项全球最年轻的获奖人之一。
当前,抑郁症已成为影响人类生活最严重的精神疾病之一,而新冠肺炎的大流行更是成为点燃大众心理健康危机的导火索。据《柳叶刀》报道,全球有近30%的人口患有抑郁症。
胡海岚团队长期关注情绪和社会行为如何在大脑中进行编码,以及它们如何通过相关神经回路的变化,从而被经验所塑造等方面的问题。该团队突破性地发现氯胺酮(一种麻醉剂)对大脑缰核区域有快速、高效的作用,“缰核”是抑郁症患者抑郁期间大脑高度活跃的区域。氯胺酮明显比传统的抗抑郁药更有效,这种直接的联系为理解抑郁症病发机理以及治疗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也是近年来精神健康领域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胡海岚的研究还涉及动物个体参与社会竞争及“胜利者效应”的神经调控机制,揭示了后天的经历经验可以通过重塑神经环路来改变先天的弱势。她创新单细胞活性双标记技术,阐明了奖赏与厌恶对立情绪的神经编码。
2015年,胡海岚的研究成果获得由欧莱雅中国、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共同设立的“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该奖项也是“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在中国的延伸。
2019年7月15日,国际脑研究组织—凯默理(IBRO-Kemali)基金会宣布:第12届国际奖的获得者为中国浙江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中心的胡海岚教授。这是该奖自1998年设立以来,首次颁发给欧洲和北美洲以外的科学家。
胡海岚团队开创性的研究,革新了人们对于心理健康的认知,破解了情绪的“密码”,为抑郁症的创新疗法和新药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药物研发和基础科学不同,它涉及药物的安全性、副作用、化学基团设计优化和大量临床试验数据的采集,这都需要时间。”胡海岚说,“一方面我们不能违背药物研发的规律,急于求成;同时我们也要保持乐观的态度,因为理解疾病的机制也就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法国欧莱雅集团联合设立“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每年评选5位来自全球不同地区的杰出女科学家,表彰她们通过开创性工作,为解决重要科学问题所作的贡献,并为其科研事业提供支持。
该奖作为当今世界上惟一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奖励科学女性的项目,素有“女性诺贝尔科学奖”美誉。奖项最初只针对生命科学领域,从2003年开始,评选领域扩展到其他科学领域,奖金也增加到每位获奖者10万美元。
目前,该项目共表彰了来自全球11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122位杰出科学家,其中7位来自于中国。她们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张弥曼(2018);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教授陈化兰(201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谢毅(2015);香港大学黄乾亨黄干利基金教授任咏华(2012);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叶玉如(2004);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方华(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