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化网络联盟先进制造领域项目线上路演会

2019-04-23 17:31:33
活动背景:


此次先进制造领域项目线上路演会是由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化网络联盟发起,喀斯玛汇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承办,旨在促进中国科学院成果转化,推动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针对当前全国新冠肺炎防控情况,联盟为充分发挥平台优势,紧密联系联盟的会员单位、各地分中心、投资机构及合作伙伴,拟定于2020年4月29日举办一期先进制造领域的线上项目路演活动。

此次路演将为国内外先进制造领域和市场领域专家与企业提供各种参与机会。专业的主题路演、精彩的学术报告、众多的合作需求与路演对接,实现项目与需求的高效、精准对接,助力科技型企业加速成长,完成金融资本与优质科研项目无缝对接,让更多的科技成果获得融资机会,实现创新链、资本链、产业链“三链联动”的新格局,加快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活动时间:


2020年4月29日下午2点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化网络联盟

承办单位:喀斯玛汇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联盟(滕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济宁创新创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日照创新数字经济研究院有限公司


活动形式:


会议活动会于4月29日下午2点准时开始,本次活动使用“腾讯会议”的方式进行线上直播,为了保障收听效果,建议下载腾讯会议(电脑或手机端)会议 ID:133 870 273。


活动报名:


联系人:刘然

联系方式:18501932924


会议议程



项目介绍


1、高性能永磁同步直线电机

本项目为中国科学院常州先进制造所牵头的高性能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创新发明技术产业化项目,本技术突破了直线电机的关键核心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完成了高性能永磁同步直线伺服电机样机的设计、加工和装配以及软硬件测试。该项目产品作为基础核心零部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将有效提升高端智能装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2、重庆中科超容——超级电容器

超级电容器是介于传统电容器和充电电池之间的一种新型储能器件,通过电解质极化或表面快速法拉第反应来储存电荷,其容量可达几百至上千法拉。与蓄电池相比,具有非常高的比功率,超长的使用寿命、对环境无污染,是一种高效、安全、环保的能量存储装置。


3、单关节康复外骨骼机器人

本项目研制一种针对各类人群助力助行需求,研发一种具有单关节外骨骼结构的可穿戴式下肢行走装置,实现助老、工厂/医护作业、户外旅行等场景下各类人群的运动机能增强。项目开展仿生轻质一体 化关节结构设计、人体运动意图识别和人机协调控制技术的研究,开发一种高智能型可穿戴型外骨骼关节助力装置。技术创 新包括:轻量化的仿生结构设计,柔性驱动和人机协同控制,可以完成行走、转向、爬楼梯和爬坡等多地形下的老人运动辅助功能;融合位置与速度传感器信息,正确理解穿戴者的运动意图;智能手环+app,模式切换与步态数据采集及评估。项目研发的单关节助力装置即可用于上述人群局部关节的运动功能代偿,又可以组合成用于全身助力的多关节外骨骼系统。


专家介绍


孙 鹏 工学博士,副研究员,国际注册技术经理人(RTTP),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JITRI青年研究员,江苏省第二批“科技副总”特聘专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现任中科院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科研项目办副主任。课题研究致力于直线电机与智能控制的理论基础及其在高端装备中的应用研究,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信部绿色制造项目、中国科学院、江苏省、江苏省产研院、常州市科技计划等项目,以及企业委托项目,已发表论文20余篇,已受理专利45项,已登记软件著作权12项。


刘双翼 博士,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获中科院百人计划择优支持。2010年获得香港大学博士学位,期间主要从事对功能及能源材料的制备、表征、模拟和应用研究。2011年至回国前,在美国纽约城市大学能量研究院工作。主要负责研究开发全新的能源纳米材料及器件,承担了美国能源部资助的电容项目,美国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开发高介电复合纳米能源材料项目等。在国际著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获得美国发明专利1项,回国后申请各类专利二十余项。长期从事能源材料及器件的基础研究和转化开发,形成了宽广的视野、深厚的学术素养以及极强解决工程化问题的技术能力。


赵江海 博士,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机电控制与自动化技术。现任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智能机器人中心主任。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总装预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项目和中科院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等多项课题。通过上述课题研发,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获江苏省和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申请发明专利46项,授权16项。在国内和国外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SCI&EI收录20余篇。除注重学科前沿领域的研究外,还主持了万象集团、光芒集团和恒立油缸等大型企业研究课题多项,解决了企业生产中的科技难题,为企业的科技进步做出了贡献,并起草获批国家标准1项。


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化网络联盟介绍


中国科学院作为中国自然科学的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的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具有完整的自然科学学科研究体系,物理、化学、材料科学、数学、天文、环境与生态学、地球科学等学科整体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全院共拥有 12 个分院、100 多家科研院所、4 所大学、130 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210 多个野外观测台站,承担 20 余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行。2018 年,中科院已连续 7 年位列自然指数榜单全球十大科研机构首位。

为全面落实中科院“三个面向、四个率先”办院方针中“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要求,快速将中科院众多科技成果转化与市场结合,2017 年 5 月 26 日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化网络联盟应运而生。联盟由中国科学院联合地方政府、社会企业、投资机构、服务机构等 120 余家单位共同发起,致力于共同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中科院院长白春礼指出,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化网络联盟的成立,“是构建完整、高效的科技成果产业化体系的一项创新举措,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联盟的运营单位喀斯玛控股有限公司,是中科院直属控股企业。喀斯玛是“CASMART”的音译,“CAS”是中国科学院的英文简称,“MART”代表市场,两者结合寓示着“科技+市场”的战略定位。

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化网络联盟成立分中心,创建柔性产业研究院等多途径多举措,适应地方政府和社会企业需求,推动科技成果落地,实现创新链、资本链、产业链“三链”联动的快速高效对接。

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化网络联盟,作为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和中科院控股有限公司重要抓手是全院科技成果展示和交易的指定网上平台。集聚了中国科学院可转化的上万项科技成果,均可按学科技术领域、技术成熟度、交易类型、所在地区等多种检索方式进行检索查询;同时同步更新中国科学院专利技术数万件,亦可进行专利类型、专利申请年、授权年、公开年、授权状态、法律状态等多维度检索。

中科院科技产业化网络联盟和中科院科技产业网作为连接中科院与市场的桥梁,业务范围已辐射全国 20 余个省区,汇集创新资源、创新服务模式,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成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新典范!


喀斯玛汇智(北京)科技有限服务公司


喀斯玛汇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10月9日,是中国科学院直属控股企业喀斯玛控股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

喀斯玛是“CASMART”的音译,“CAS”是中国科学院的英文简称,“MART”代表市场,两者结合寓示着“科技+市场”的战略定位。

喀斯玛汇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推动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为主要经营业务,以地方政府、社会企业、投融资机构等实际需求为导向,汇集中国科学院科研成果、技术、应用、知识产权信息,促成政府、产业园区、技术型创新企业、投融资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与研究院所的合作。

公司承接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官方机构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化网络联盟和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门户网站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网的部分运营工作,通过在山东、山西、贵州等地设立分中心,与康桥地产、中建八局等单位合作建立柔性产业研究院等方式,解决区域现有企业技术升级和战略性方向性技术的研发储备,在新城镇建设中为产业园区项目系统落地。

喀斯玛汇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开放的姿态欢迎各地方政府、社会企业、科研、投资、服务机构前来合作,希望通过资源整合、协同融合,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实现创新链、资本链、产业链“三链联动”的新格局。

相关资讯

官方客服(周一至周五:08:30-17:30) 010-82648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