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科技部发布了《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指引》,旨在打造形成一批政策先行、机制创新、市场活跃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区域高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2020年6月4日,科技部出台七项新政,加快推动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明确规定要以扶持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的科技型企业为重点,加大先行先试力度。要重视和积极发展技术要素市场,健全人员、资金、政策等支撑保障,优化布局和绩效评价制度。
序号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1 | 技术交易 | 技术合同成交额(亿元) |
2 |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 |
3 | 转移机构 | 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数(家) |
4 | 高校、科研院所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数(家) | |
5 | 职业化技术经纪人数量(人) | |
6 | 产业孵化 | 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
7 |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 |
8 | 每万人新增注册企业数(家/万人) | |
9 | 支撑保障 | 地方财政投入成果转移转化专项资金规模(亿元) |
10 | 天使和创业投资机构(人) | |
11 | 专业化众创空间数量(个) | |
12 | 孵化器在孵技术型企业数(家) | |
13 | 政策环境 | 高校、科研院所配套创新政策落实情况 |
14 | 创新科技金融服务、财税配套优惠政策情况 | |
15 |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网络建设 | |
16 | 特色指标 | 指除上述示范区建设共性指标外,各示范区结合地方发展战略、资源惠赋、产业特色、区位优势提出的个性化建设任务与指标。 |
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被看做是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的试验田。
那么,你知道已批准建设的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有几家?都是谁?
截至目前,科技部已批复建设示范区共12家,为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推进全面创新发展提供了经验和示范。
序号 | 名称 | 批复时间 |
1 | 河北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 2016年9月19日 |
2 | 宁波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 2016年9月19日 |
3 | 浙江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 2016年11月24日 |
4 | 山东济青烟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 2017年10月10日 |
5 | 上海闵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 2017年10月10日 |
6 | 江苏苏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 2017年10月10日 |
7 | 吉林长吉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 | 2018年5月10日 |
8 | 四川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 2018年5月10日 |
9 | 广东珠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 2018年5月10日 |
10 | 湖北汉襄宜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 2021年7月15日 |
11 | 重庆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 2022年1月12日 |
12 | 安徽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 2022年1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