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潮涌,城市准备好了吗

2021-12-28 17:31:20

英国在其《数字化战略》中提出,通过“数字化弹射器”项目共享最佳实践,并提供商业培训“训练营”,以帮助英国各早期数字化企业顺利发展。

日本则更重视数字经济服务社会的路径,侧重于推动数字技术与经济增长、民生福祉、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2017年,该国发布“互联工业”战略,积极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应用到生产制造领域,意在突破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产业竞争力不足等发展瓶颈。几乎与之同步的是,政府在《第五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16—2020)》和《科学技术创新战略2016》中首次提出超智能“社会5.0”概念,希望在交通、医疗、养老等领域推动数字化转型。

印度、越南、马来西亚等国,结合自身发展优势,重点在数字技术创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设智慧型社会等特定领域发力。

城市发展

新动能从何而来

生活中,数字经济润物无声,但它在“后台”的延展,比你我直观感受到的更加深刻。

观看海外篮球、足球联赛,当屏幕上体育讲解员描述某位球员的技术状态时,更习惯于用数字来描述:“三分球命中率40%”“这个数字在联赛历史上20岁以下年轻球员中可以排到第三”“长传成功率50%”“赢下6次一对一”……在比赛背后,这些数据也是排兵布阵、球员买卖、企业经营,甚至行业发展前瞻性研究的关键信息。

当你被视频App上一张张吸引人的电影海报打动、点击屏幕之际,可曾想过,那正是人工智能根据与你有类似观影习惯的小众群体的特征,分别度身定做,由机器自动生成。国内外前沿数字技术的应用几乎没有“时差”。一些平台上,用户观剧反馈的大量数据,正在被严密分析,制作方试图归纳出指导艺术创作的标准化“食谱”。

从城市发展角度看,数字经济带来的生产方式变革,将促进产业升级,新旧交替,为其能级提升带来新动能。为此,城市应该打造一个怎样的环境集合?

专家认为,首先应尽快完成信息化的“补课”。宽带网络、移动系统、物联网及数据中心等的建设,其意义就如同工业时代的“铁公鸡”(“铁路、公路、机场”的谐音)。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有质量要求,完善硬件设施才能避免低质数据、假数据的产生、传播和积累。

其次,从信息化向数字化转型。新型智慧城市要避免分领域各自为政、各自戴“数字化帽子”,而应通过顶层设计、大数据及平台建设、城市发展模式创新等,实现从“物理反应”到“化学反应”的跨越,形成良好生态。

同样重要的是,让新技术发展与新应用场景相互促进,使其最终为城市未来发展提供智能化预判和参考信息。这一过程,如同科学家从最初研究一只机械手如何按要求移动棋子,到教会机器人自己思考这局怎么赢。记者 彭德倩

相关资讯

官方客服(周一至周五:08:30-17:30) 010-82648522